
每回在外演講,遇到新鮮人問我「如何在職場上被看見?」我總是會想起她的故事。
2014年冬天,在別的部門主管介紹下,我第一次在辦公室見到她。高高瘦瘦,穿著黑色皮衣外套,酷酷的不多話。研究所在英國攻讀行銷學位的她,進公司的第一個任務是整理報表。過了三個月,前輩們發現這女孩做事速度快又細心,於是,指派給了她更多不起眼的小事。「這年輕人,怎麼這麼耐煩?」這個女生認真對待每件雞毛蒜皮"小工作"的態度,引起了我對她的好奇。
後來,組織改組,我成了她的直屬主管,順理成章的跟她有了更多的接觸與互動。不過,我也花了一段時間適應她的惜字如金。我:「妳現在手上瑣碎的工作很多吼?!」她:「總要有人做。」我:「試著把這些瑣碎的工作化零爲整、流程架構化,我希望未來任何一個接手的人,都能處理妳現在的"兩倍量",讓業務推動更有效率。」她:「嗯。」我給出了很不容易的挑戰,她照舊酷酷不多話的接招。
又過了一年,專案業務發展得超乎預期的理想,部門預計擴編人手,我準備找新人接手她的工作,讓她轉做其它專案。由於她的表現有目共睹,主管們也都贊同我的安排,支持交付給她行銷公司重要的專案業務。我:「等新人上手後,妳就專心行銷專案。」她:「嗯。」結果,竟然連續陣亡四個新人,等於有將近半年的時間她同時兼任"新舊兩份工作",但我卻不曾聽過她抱怨。
沒有意外,她在新的專案內表現得十分出色,與專案成員們間的配合也相當有默契!業務發展扶搖直上,專案成員們每月都能領到公司特發的業績超標獎金。當時,我負責三個團隊,其中一個是她所屬的專案業務,時值"站在風頭上";另外兩個團隊可就沒那麽幸運了,一個"轉型蛻變中",另一個則"捲進龍捲風"。"捲進龍捲風"的團隊,負責的是電商最重要且專業要求度最高的「流量(人潮)」導入工作,包含自媒體發展、媒體採購、SEO 、導購網站合作⋯etc. 那一年,這個團隊的資深同仁陸續離開,組織鬧空城下,我邊面試合適人選,邊緊追著部門目標。我,想要請她來幫忙。只是,一邊業績亮麗,每月都有獎金可以拿;一邊達成慘綠,檢討報告寫不完⋯⋯ 要拿獎金根本不可能!"她會願意轉team嗎?!"
我很誠實的跟她分析了兩份不同工作的利與弊,也很坦誠的讓她知道:「 流量運營的工作專業度高,一般我傾向從市場找有經驗的,要不是眼前急需救火,不然,內轉的可能性確實不高。」會談後的隔天,她用LINE簡單回我:「Okay」這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⋯更不是一個多數的選擇⋯這次,我沒讓她句號就句號了,立馬往下追問她做選擇的思考。她:「 這是個機會!不試怎麼知道?!」接著幾個月,她利用下班時間去上各種數位課程,想方設法讓自己"跑快點",我在旁看了真的好欽佩。那一年的雙11 ,大家共同締造了公司開站以來最高的單日業績,其中,她所屬的流量團隊功勞不可小覷。
現在的她,在一家知名外商公司擔任流量運營的要角,帶著幾個年輕人開疆闢土、衝刺前進,表現十分出色。在處理和判斷大量數據應用的相關題目上,相較於別人,她總是更游刃有餘!我意外的發現讓她"能力出眾"的原因竟然是⋯⋯被當年那些雞毛蒜皮、毫不起眼的各式報表給磨出來的。原來,事從來沒有分大小!是態度封閉我們的眼界。當我們覺得自己是在做小事,我們就真的把自己跟事情做小了⋯⋯每回我在外演講,遇到新鮮人問我「如何在職場上被看見?」我總是會想起她的故事。在她的身上,我學到了幾件事⋯· 每件小事都願意做好的人,會贏得信賴· 沒有用不到的經歷,只有不用心的體會· 積極的人,會在困難當中看到機會點· 機會不是留給準備好的人,機會是留給願意嘗試的人她的態度叫做林威樺!
舞台的鎂光燈迷人,人人都想要上台~但關於上台的功夫,你準備了多少呢?(註)薪資取市場新鮮人平均起薪水位,非真實數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