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「妳可以做自己,但妳不能不專業。」會議結束後,外表高冷的ED前輩,把我唸了一頓。32歲才開始正式受雇上班的我,帶著少年得志創業者的無羈與自負投入職場,有衝勁也有衝動,闖出不少成績,也闖出不少是非。
財務背景出身,從母集團轉調到我們公司的ED前輩,是個邏輯思考十分縝密的專業經理人。高高瘦瘦的他,戴著副金框眼鏡,搭配上一雙鋭利的眼神,給人冷冷的距離感。我負責行銷投資報籌率試算,而他則是預算舵手決定放行。簡單來說~我的活動提案,沒拿到他的同意,無法執行。我剛開始跟他過預算時,氣氛通常不怎麼好。
我:「吼!你不懂。」
ED: 「是我不懂?還是妳沒說得讓我懂?」
ED: 「妳這個促購玩法,公司沒人做過,有跟另外的部門核對過嗎?」
我:「一個活動到底要對幾個部門啊?!」
我:「你繼續退我們提案!活動就要開天窗了。」
ED: 「那妳就會學會要預留更多的時間來討論。」
相當擅長網路促購活動規畫的我~習慣小步快跑彈性修訂計畫的我~不很適應這樣按步就班的市場打法。轉過身,不免murmur⋯⋯這人是在卡我,是吧?!這麼多的作業流程,超浪費時間,真的是大公司待久了才會有的習慣。再多的計畫都是紙上談兵,市場就在那,不快點試試看,商機都跑了。-但我知道⋯這樣下去是不行的~~~因爲整個團隊的作業都會因此節奏大亂,我必須找出、以及學會跟他的溝通方式。畢竟,他就是遊戲規則,不破關不行!於是,我自費數萬元去上了林明樟的財務課,用財務的語言翻譯電商專業,來與財務對談。
人與人之間是會因善意而拉近的距離的⋯看我被他的管理方式搞得頭痛,竟是跑去外頭上課找出溝通的解法,他也覺得我相當有趣。自此,他願意多跟我說一些、多教我一些。從財務的觀點、從集團的高度,教我另一個角度、另ㄧ個世界的生意經。做生意跟管理一樣,沒有絕對的對與錯;所有方式視情況而定,成功者決定規則。聽他說得越多,我越是汗顏⋯⋯原來之前是「我不知道我不知道」,被自己給侷限了,也誤會了他不少。
有次會議,他見我想推行的業務,不是很獲得與會同事們的支持。會後,他敲了敲我訊息。
ED: 「妳可以衝,但不要這麼"衝"。」
ED: 「我覺得妳提的點子非常好,但妳溝通的方式太衝,對方聽不進去。」
我:「我就是這樣啊!……」
ED: 「妳可以做自己,但不能不專業。」
後來不久,他離職了。ㄧ如他低調的個性,我沒來得及請他吃頓飯,他就這樣靜靜的消失在辦公室。「妳可以做自己,但不能不專業。」成了他離職前跟我說的最後一句話。這句話ㄧ直在我心中發酵著~~~沉了將近三年,才逐步在褪變中體悟出道理。
「我就是這樣啊!」這是非常危險的一句話,會侷限住自己的所有可能性。打從有記憶來,我對於「做自己」一直有個很深的執念。我很怕在長大的過程中,失去了我自己、更怕被同化。不論如何,我都要活得很有自己的風格~這是我頑固的後青春期任性。但~打著「做自己」的大旗⋯誤會,處世圓融是被社會同化,誤會,不喜歡就可以不要強求,誤會,衝動是種率直真我表現。但~移到「專業」的放大鏡來看⋯把自己擅長的事做到好,其實是在成就天賦!把自己不喜歡的事做到好,才是種專業表現!專業,不是做自己喜歡的事,而是不管喜不喜歡,都能把該做的事處理得漂漂亮亮。
我是害怕跟五月天的歌詞角色一樣,在社會化的過程中遺失了夢想?還是只是任性的逃避該修的學分?ㄧ直到35歲,我才開始意識到⋯我可以衝,但不要這麼"衝"!我可以有個性,但不能不專業。尤其,不論是上班或是創業,管得住自己的"衝"都是必要的!衝勁,可以解決問題,但衝動,會製造更多問題。說我是變了嗎?「我依然是我!只是變得更好了。」是我,想要變得更專業;是我,選擇變得更專業。所以,我還會繼續72變 。To Be Continued…Ps. 陳崇儒審完此文後的第一個反應「妳這前輩是男的還是女的?」我:「男的啊~」陳崇儒:「竟然藏著我不知道的男前輩」我:「天!我幫你找到再次出場的跑龍套台詞了。」就是這段ps